(通讯员:薛岩晟)2025年10月30日下午,我校廖咏玲副教授在农科大楼3071教室作了一场题为《水芹菜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中的应用价值》的学术报告。报告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这种常见水生植物在构建可持续水产养殖模式中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报告伊始,廖咏玲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鱼菜共生”这一创新养殖模式。她指出,这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水培农业相结合的生态系统,通过微生物的桥梁作用,将养殖水体中的鱼类排泄物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
随后,报告聚焦于本次的核心——水芹菜。廖咏玲副教授将水芹菜誉为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的“典型案例”。她详细分析了水芹菜的生长特性、主要品种与分布,以及高效栽培方式,并从生态、经济、景观三个维度阐述了其综合价值。在生态层面,水芹菜能高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为养殖鱼类提供清洁、富氧的水环境;在经济层面,水芹菜本身作为一种蔬菜,能带来额外的经济产出,提升养殖系统的整体效益;在景观层面,成片的水芹菜也能为养殖场增添一抹绿色生机。
整场报告内容翔实,逻辑清晰,现场互动热烈。与会师生就水芹菜品种选择、系统构建成本、与其他植物的净化效率对比等问题与廖咏玲副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报告不仅拓宽了师生们在生态农业与水产养殖领域的视野,也为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的渔业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审核 朱永兴 编辑 王晓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