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1. 学校主页
  2. 设为首页
  3. 加入收藏
  1. ENGLISH
  2. 中文
求实导师沙龙

园艺园林学院2025-2026学年“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 (母洪娜副教授)

作者:    发布:2025-10-25 16:48    点击量:

(通讯员:王秋语)2025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主办的“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在农科大楼3002B顺利举行。本次沙龙以“唐宋诗词中的‘道路’意象”为主题,由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母洪娜主讲,吸引了众多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参与。

母老师从“道路意象的情感映射”与“道路意象的地理坐标”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唐宋诗词中“道路”意象的丰富内涵。她指出,“道路”不仅是诗人笔下的地理路径,更是情感寄托与文化象征的重要载体。

在“情感映射”部分,母老师结合孟浩然、李白、王维等诗人的作品,分析了“曲折小径”“乡村小路”“山林幽径”等意象所表达的寄情山水、闲适自得的情感,还通过杜甫、刘禹锡、温庭筠等人的诗句,阐释了“道路”在表达羁旅漂泊、思乡念亲、仕途失意等方面的深刻意蕴。此外,骆宾王、王勃、杜牧等人的怀古之作,则通过“复道”“古径”等意象,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在“地理坐标”部分,她以长安、蜀地、江南、边塞四大地理空间为线索,结合卢照邻、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等人的诗作,展现了“道路”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长安的繁华大道到蜀道的险峻艰难,从江南的婉约小径到边塞的苍茫征途,“道路”成为连接诗人内心与外部世界的重要纽带。母老师强调,唐宋诗人通过对“道路”的多样书写,不仅构建了丰富的审美空间,也映射出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精神追求与生命体验。

本次活动是园艺园林学院2025-2026学年“求实导师学术沙龙”学术盛宴。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现场互动频繁,反响热烈。与会师生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对唐诗意象表达的理解,也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灵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创新,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古典文学中的意象系统,推动文学与园林、生态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审核 朱永兴 编辑 王晓娥)